解析铜线材防变色光亮锡电镀工艺
公布时长:2018/11/29 09:05:35
查询量:6123 次
1、前言
为了防止橡胶中的硫与铜电缆的铜线材硫化 ,铜线材均须镀一层10m厚的光亮锡以隔绝铜与橡胶的接触 。铜线材变色往往困扰着铜线材电镀锡的厂家 ,使之不能正常生产 。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app从分析铜线材变色的原因人手 ,从光亮剂、镀液组成及镀后处理人手 ,较好地防止了铜线材变色 。
2、工艺介绍
工艺流程如下:铜线材放线→碱性电解除油→酸性电解除油→水洗→电镀→水洗→热蒸馏水洗→烘干→铜线材收线
3、光亮镀锡层变色的原因
若铜线材镀锡层在镀后的7~20日内泛黄或者变黑 ,这种现象称为变色 。镀锡铜线材的成品是成捆的 ,变色有以下几个特点:表层变色少 ,中间层变色多 ,夏季多 ,冬季少 ,变色是成片而不是断续的 。造成变色的原因主要有:
①镀层不致密 ,氧化层SnO2·XH2O厚 。
②镀锡后清洗不彻底 ,没有去除线材表面的酸或者没有烘干表面的水 ,腐蚀镀层而导致变色 。
③光亮镀锡槽使用一段时间后 ,镀液变黄 ,有无数的微细颗粒悬浮在镀液中 ,同时镀槽中积累了光亮剂的分解产物 。若镀液不进行絮凝剂处理(严重时要用活性碳) ,这些杂质会夹杂在镀层中 ,形成微电池腐蚀 ,使镀层变色 。
④一般市售的光亮剂出光的最佳温度在10一25℃ ,若镀液温度高于30℃ ,则使出光电流密度偏高 ,电流效率降低 ,结果镀层表面析氢严重 ,使镀层表面产生气孔 ,镀层抗腐蚀能力下降导致发黑、变色 。
⑤工艺操作电流密度超出市售光剂出光最佳电流密度范围 。市售光亮剂出光最佳电流密度范围通常在1.0—1.5A/dm ,而工艺操作电流密度往往在3A/dm左右(电流密度高 ,走线速度快 ,产量大) 。这时电流效率降低、析氢严重 ,镀层会有大量气孔 ,在储运期间易氧化变色 。
4、光亮镀锡防变色措施
铜线材光亮镀锡工艺采用硫酸型工艺 ,光亮剂为市售 。根据原有工艺具体情况完善工艺 。主要措施:
①增加镀后淋洗水量;
②用絮凝剂、活性碳定期处理镀液;
③电镀过程中定时过滤;
①夏日用冷冻机使镀液降温 ,镀液温度保持在22至25℃左右 。
⑤使用自制光亮剂DL ,DL的主光剂为希夫碱 ,该光亮剂的特点是出光电流密度范围宽(1~5A/dm) ,温度高至42℃时仍出光 ,使用量和消耗量均不增加 。另外还有自洁能力 。其原因是希夫碱酸解后成阳离子 ,镀锡液产生的胶体微粒为负电荷 ,两者结合成大颗粒 ,不形成胶体悬浮在镀液中而易被过滤机除去 。
⑥镀液中添加适量Bi2(so4)3 ,可使镀层更致密 ,所得镀层为银白色 ,可允许电镀电流密度在1.0~4.0A/dm范围内电镀 。根据试验Bi2(SO4)的添加量为3~5g/L时 ,所得镀层含Bi0.5%(质量分数) ,储存6个月不变色 。镀层及镀液中的含Bi量可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或用选择性螯合剂滴定法测定 。自制光亮剂DL与Bi有络合作用 ,可有效防止Bi3+被置换 。(本文来互联网)